“晓了其眼耳, 是空为自然,
达者无想念, 乃谓为菩萨。
晓了鼻口者, 本净无形像,
智者不妄想, 乃谓为菩萨。
智者晓了身, 其意如虚空,
能分别本净, 菩萨为聪明。
色声及香味, 细滑可意物,
若能了如幻, 一切分别空,
亦不求妄想, 乃曰为菩萨。
若晓了色空, 痛痒亦如是,
生死之所识, 一切犹若幻,
心不怀妄想, 乃谓为菩萨。
五阴若如梦, 一相无有相,
明者不妄想, 乃谓为菩萨。
不生无所起, 无言则无为,
假名托于号, 其名无形类。
晓了贪嗔恚, 分别诸想念,
其想无真谛, 究竟无处所。
想愚不亦真, 因作多思念,
缘诸邪见起, 正直无所见。
当怀贪欲怒, 诸法悉平等,
彼无染无秽, 法亦无惑妄。
识别如是念, 菩萨无贪欲,
寂除一切法, 乃谓为菩萨。
晓了诸三界, 是空无真实,
于彼无度者, 乃谓为菩萨。
欲界无成就, 因颠倒而兴,
是色无有无, 此亦比虚伪。
众生所作行, 慧者悉晓知,
贪淫行嗔恚, 同归于愚痴。
一切假名人, 人亦不可得,
明者成就此, 不妄想众生。
一切是诸法, 能知为颠倒,
若识知反覆, 斯亦无有想。
方便随诸法, 不著一切碍,
若逮无所著, 乃曰为解脱。
能施其身肉, 不习诸所猗,
觉了如审谛, 乃谓为菩萨。
禁戒常清净, 亦不想自大,
佛戒随顺义, 无起无所有。
我本所修业, 身口及意念,
是谓为禁戒, 彼无由居处。
普慈愍众生, 亦不得众生,
知之为恍惚, 因假而有号。
其所行精进, 灭一切诸苦,
察了三界空, 能成最上道。
超殊修禅思, 亦复无所著,
无住无所得, 智者了如是。
智慧刀割截, 尘劳诸恶见,
睹见诸法界, 不断无所坏。
如觉了诸法, 应时化群黎,
菩萨晓如是, 乃谓为菩萨。”
于是文殊师利复白佛言:“唯然大圣,所可言谓初发意者。何谓初发为菩萨意也?”
佛语文殊:“假使菩萨普念三界是初发意,所发心者平等如地。其菩萨者无所起发,亦不想念净与不净。其所知者无卒无暴坚住不动,无在不在安无能摇,忍于苦乐越世八法,无所破坏悉无所为,所可发心。适发意已,皆得启受一切功勋,亦不自念我有名德,是谓初发成菩萨意。”
文殊师利前白佛言:“如我听省大圣说义,其有菩萨发淫怒痴乃初发意。”
时,善住意问文殊师利:“起淫怒痴乃应初发成菩萨者,一切愚戆凡夫之士皆应初发。所以者何?斯等之类起淫怒痴故不去三毒也。”
文殊师利告善住意天子:“愚戆凡夫不能堪任起淫怒痴。所以者何?谓佛世尊、缘觉、声闻、诸不退转菩萨之党,乃能发是淫怒痴耳!凡夫不能。”
善住意天子报文殊曰:“今者所说甚可畏!此众会者心怀疑网,因闻仁者演此义故,不能晓了其心冥然。”
文殊师利谓善住意天子:“于意云何?譬如飞鸟飞行虚空,岂畏为径通过有依碍乎?”
答曰:“经过不畏虚空也。”
文殊报曰:“如是,天子,道无所起,有所憎恶则为不发,无所憎恶乃为发意;若无所著,不怀憎恶无所依猗,乃谓发耳!所谓为发兴无想念,无所生者是名不发,无自然者乃曰为发,无有句迹乃曰为发,无去来迹乃曰为发,空身慧迹无所念迹乃曰为发,无所受迹无所逮迹乃曰为发,无所坏迹无所获迹是谓为发,无文字迹无所慕迹是谓为发,不进不殆不双不只是谓为发,不求救护亦无有归是谓为发。是故,天子,名于菩萨为初发心。其于是法,不念不依、不思不想、不知不见、不闻不识、不受不舍、不起不灭。是故,天子,名诸菩萨以是因缘,因此法故由斯平等,如是本际善权方便,发淫怒痴,发眼所依,耳鼻口身意亦复如是,发色所著,亦复显于痛想行识不当生色报应。诸见无明有爱,当兴十二缘起之法。吾诸所欲依猗三界,亦当显发所依吾我贪身计已六十二见,亦当显发五盖之患,四倒八邪十恶之业令其反原。取要言之,一切净不净、应不应众想言辞,一切处所所受依猗,思想诸念恋慕挂碍,所可言曰发泥洹想,菩萨大士皆显发此。是故,天子,当作斯观,其于诸法有所依猗,无所憎爱是谓为发。”
文殊师利说是法语初发意时,此三千大千世界六反震动,万二千菩萨得无所从生法忍。
尔时,世尊赞文殊师利曰:“善哉!善哉!乃能讲论发意菩萨。仁已曾奉江河沙等诸佛世尊,故能畅此无极道慧。”
时,舍利弗前白佛言:“向者文殊颁宣咨嗟,诸初发意菩萨之事,若有逮得无所从生法忍,计此二者,其意等乎?”
佛言:“如是,舍利弗,诚如所云。锭光佛时授我要决,当成无上正真之道为最正觉,于当来世无央数劫得成为佛,号释迦文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因彼发心无所违失,应时逮得无所从生法忍。是舍利弗,文殊师利向者所讲初发意菩萨。”
文殊白佛:“我身省察大圣说法义之所归,一切菩萨其发心者名初发意。所以者何?唯然,世尊,其诸发意皆无所生,其无所生则是菩萨初发意也。”
说是语时,二万三千人立不退转地当成无上正真之道,五千比丘得无起余漏尽意解,六万天子远尘离垢诸法眼净。
于是耆年大迦葉,前白佛言:“文殊师利所为甚难甚难!今说经典开化饶益若干众生。”
文殊师利谓大迦葉:“我之所作不为甚难。所以者何?一切诸法皆无所作,非作非不作。唯大迦葉,我于诸法无作不作亦无所舍,不度众生亦无所缚。所以者何?众生之党本无明故,成为众生故非甚难。向者迦葉宣言甚难,吾身所作无有甚难亦无不难,非如来、非缘觉、非声闻。迦葉,欲知谈说甚难,欲宣至谊,凡夫所作乃为奇异,名之甚难。所以者何?唯然,迦葉,一切诸佛威神之力未曾违废,亦不可得声闻、缘觉。诸佛势力无获无得,独凡夫士乃逮此力。”
大迦葉曰:“于文殊意所察云何?诸佛所得,无得不得,非声闻、非缘觉?”
文殊师利报大迦葉:“不得我身无人无寿,无形无终含血有志,不得断灭有常之计,阴种诸入名色三界,应与不应、想与无想,兴发报应现世后世,贪淫怒痴,悉不得是。迦葉当解,取要言之,一切诸法无得不得,无所依猗无受无舍,不放施无所教,亦无近、无所授、无所解。是故,迦葉,当晓了此诸凡夫士,不闻谊者乃有所得。诸佛世尊实无所得,是故所作不为甚难。诸佛、声闻悉无造作,凡夫所为而不可及。为何所作?为断灭、为计常多所猗著,殷勤求愿心怀众念,作与不作或举或下,分别讲说妄想猗著,愁戚悒悒而念免害,稽首自归诸佛世尊,不作不为亦无所著。愚唯为此,是故所作不以为难。”
文殊师利前白佛言:“所谓无所生,其谊云何?为何谓乎?云何菩萨逮得无所从生法忍?”
佛告文殊:“计于诸法无能逮得。所以者何?有所得者则堕颠倒,无所得者乃逮无所从生法忍,是故无所得者乃谓为得。无得无著,无依无猗,心如虚空[火+霍]然无迹,是乃名曰无所从生法忍。一切诸法无所生者,诸法无主乃曰法忍。于一切法无所依猗,无求无望,诸法无进无退,无双无只,乃曰法忍。诸法无形离于自然,无坏无断无识无尘,无言无辞空无想愿,乃曰法忍。诸法离欲寂然憺怕,法界无本立在本际,无应不应,无想不想,无念无说,无惟无思,无作无力,悉以羸劣虚无恍惚,无固无永,无净不净,非常、苦、空、无我寂然,犹如幻化、梦中所见、影、响、野马、芭蕉、聚沫水中之泡,忍解诸法为若兹也。所可忍者亦无所忍,一切诸法无法非法,无有异法亦无他趣,照曜诸法所解如是,观此诸法名本净,恍惚知之空无,是谓为忍。笃无信乐度于氾流,不怀狐疑不恐不惧,亦无所畏修身正行,永不得身不见空宅是。文殊师利,菩萨所逮无所从生法忍,未曾废舍一切诸想。”
文殊师利复白佛言:“所谓忍者,无所毁伤乃曰法忍。”
善住意天子问文殊师利:“何谓毁伤法?”
文殊答曰:“天子,欲知眼所毁伤可不可色,耳声、鼻香、舌味、身更、意所思念可不可法。假使天子,若有菩萨,眼见色者永无想受,不别好丑不怀思想,无应不应无增无损,晓了本净而达空慧,不念晓了不为众色之所毁伤;耳鼻口身意亦复如是,而于六情无所毁伤悉无所著。此菩萨者立于法忍,于诸生法不有妄想,于无生法亦不无想;于诸漏法亦不怀想,于无漏法亦不无想;不想罪法,不想无罪;不念有为法,不想无为法;不念世法,不念度世法。于此诸法无想念者,是为逮得无所从生法忍。”
说是法时,六万三千人皆发无上正真道意,万二千菩萨逮得无所从生法忍。
于是善住意天子问文殊师利:“所谓学道入道地者为何谓乎?”
文殊师利告天子曰:“今仁者问入道地乎?”
天子报曰:“愿欲闻知菩萨道地!文殊常说有十道地,无此谊耶?”
文殊又报:“向者问入道地乎?”
天子答曰:“菩萨不入十道地也?”
文殊报曰:“不闻世尊说一切法犹如幻化,为信此不?”
答曰:“信耳!”
文殊报曰:“幻师所化,岂有道地具十住乎?”
天子答曰:“不也。”
“设幻师化有所至到有所入者,吾亦当住。世尊颁宣一切诸法悉如幻化故无所入。假使天子,欲得讲说入道地者,当说无入无所至到。所以者何?一切诸法皆无所入,法不至法,色不入痛,痛不入色,想不入行,行不入想,识不入色,色不入识。取要言之,皆是四种四大所成,眼不入耳,耳不入眼,鼻口、身意亦复如是,身不入意,意不入身。所以者何?是诸法者,所趣各异境界殊别,愚騃无想无所识别瑕秽态碍,譬如草木、瓦石墙壁、影响之数而无言辞,则一种相故无所入,无来无去。天子当知,若有菩萨解法如此,则于诸法无入不入,无想不想,不见入道,不舍道地,于无上正真道而不退转,无所入者住无失法。所以者何?阴、种、诸入皆为自然,不失一切众生真正清净,是为菩萨入于道地。譬如幻师化作十重交络棚阁,其时幻师化作化人遍处其上。于天子意所志云何?岂为有人处在重阁若入者不?”
答曰:“无也。”
文殊师利报天子曰:“菩萨十地当作是观,亦如幻化。”
善住意天子问文殊师利曰:“假使人来欲得出家为沙门者,当何以化?何除须发?何受具戒?云何教授令自谨慎?”
文殊师利报善住意天子:“设使有人来诣我所为沙门者,夫族姓子,若不发心欲得出家,我乃令卿作沙门耳!所以者何?其有建志欲出家者,心无所归,其无所归亦无有来,其无从来则无往者,住一切法无所断绝则住无本,其住无本游于法界而不动转,其于法界无所动者则不得心,其不得心不愿出家,其不愿出家则不发心为沙门也。其不发心为沙门者则无所生,其无所生则尽众苦,其尽众苦则究竟尽,其究竟尽则无所尽,无所尽者则不可尽,其不可尽此无所行。天子解是,当为其人解如此义,其诣我所求欲出家,语族姓子勿得发心作沙门也。所以者何?心本无起便离闇冥。”
文殊师利复谓善住意:“假使有人来诣我所求欲出家,吾当为说:‘卿族姓子不除须发,乃为善备沙门之业。’”
善住意问文殊师利:“所言何谓?”
文殊答曰:“如来说法无所除去亦无所坏。”
又问:“何所不除?”
答曰:“不除于色亦无所坏,不除痛想行识亦无所坏。假使念言‘我除须发’则住吾我计己有身,不计吾我不自贪身则平等见也。贪著己身乃计须发则成众生。想念除去,其不得我、不得他人,不我不彼则无吾我,其无吾我不计有身,则除须发无思无想。其无思想,无应不应不住若干,
版权所有:金刚经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