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阿毗昙毗婆沙论
杂犍度智品第二之六
云何名身。云何句身。云何味身。乃至广说。问曰。何以故作此论。答曰。彼作经者意欲尔。乃至广说。复有说者。彼尊者迦旃延子。于此经中。现种种事。善于义相。或有人疑。彼但善于义不善于文。为断如是等疑。欲现于文义中俱得自在。故作此论。复有说者。如声论家。欲令字是色法字体是声声是色阴所摄。为断如是意故。作如是说。字是心不相应行。行阴所摄。复有说者。此名身句身味身。能照烦恼出要法。所以者何。若称烦恼名。当知此法是烦恼。若称出要名。当知此法是出要。以名身句身味身能显照烦恼出要法故。而作此论。复有说者。以觉知名句味等法故。有三种菩提差别。其事云何。答曰。若增上慧。觉知名等法。是名为佛。若以中慧。名辟支佛。若以下慧。名曰声闻。复有说者。以觉知名等法故。名佛一人。为无量说法者。复有说者。若不能观察名句味身。生大过患。若能观察。生大善利。其事云何。若不能观察名句味身。则烦恼恶行之河。常流不绝。如骂琉璃太子言婢子。何以升释种堂。彼以不能观察四五字故。与百千众生。堕恶道中。彼若能观察四五字者。如山等恶行。亦能堪忍。以不观察故。有如是折减。问曰。行者得他骂时。云何观察名身等。令恚心不生。答曰。或有说者。阿拘卢奢。秦言是。骂拘卢奢。秦言唤声。行者作如是念。我今不应念是阿字。所以者何。若有阿字。是名为骂。若无阿字。名曰唤声。若我不念是阿字者。使他人终日竟夜常作唤声。于我何为生嗔恚心。复有说者。行者作如是念。若以如是等字骂我。于此方是卑陋语。于他方是叹美语。我若于此方卑陋语中。生于忧苦。于异方语。生喜乐者。我则常忧常苦。常喜常乐。谁有苦人与我等者。以是事故。不生恚心。复有说者。骂我者以是等字。行者作是念。赞叹我者。为以是字更有异字。谛观察之更无异字。但此诸字。次第颠倒。言是骂是赞。我今何为于是字中而生嗔恚。复有说者。行者作如是念。若人骂我。以一界少入。一入少入。一阴少入。余不骂我者。十七界一界少入。十一入一入少入。四阴一阴少入。如是不骂我者多。骂我者少。而我何为生嗔恚心。复有说者。行者作是念。此骂名谁所成就。为是骂者。为是受骂者。推之应是骂者成就。若然者便是自骂。于我何为而生嗔恚。复有说者。行者作是念。若以一字则不成骂。二字则成。无有能一时称二字者。若称后字时。前字已灭不至后字。如是但以意分别故。言是骂者。是受骂者。以是事故。不生嗔心。复有说者。行者作是念。骂者及我。一时同一刹那灭。后生诸阴。亦无骂者及受骂者。骂法不可得故。是以不生恚心。复有说者。行者作是念。骂者受骂者。皆悉是空。所以者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命。无作无作者。无受无受者。但有诸阴空聚。是故不生嗔心。行者应以如是等法观名身句身味身。问曰。何以复依名句味身作论耶。答曰。欲现此经文义具足故。而作此论。复有说者。以依此文能显明阴界入中众多之义。亦能赞叹佛法僧宝。以是事故。而作此论。
云何名身(名身胡音有三种一语名名二语名名身三语以上名多名身一语名名者一法一名二语名身者二法二名三语以上名多名身者三法三名以上名多名身句身味身亦如是此所问名身者问多语名身也)
问曰。何以问多语名身。不问名。不问名身耶。答曰。彼作经者意欲尔。乃至广说。复有说者。应问而不问者。当知此是有余之说。复有说者。多与名身。悉入多语名身中。是故问多语名身。不问名与名身。答曰。名者。称语种种语增语。想数施设世所传说是谓名。如是等语。尽说是名。问曰。何故问多名身。而答名耶。答曰。以名成满多名身故。多名身还成满多名身。复次名能生多名身。多名身还生多名身。是故问多名身答名。问曰。名多名身体性是何。答曰。是心不相应行。已说体性。所以今当说。何故名名。答曰。名者。亦名随。亦名求。亦名合(天竺名音中含此三义)。随者。随其所作。有如是名求者。以是名求有此物应。复次求者。四阴名求。以四阴。能取诸界。能取诸趣。能取诸生。是故名求。合者。于义于造相应故名合。问曰。何故名多名身。答曰。众多名合聚故。名多名身。如一鸟不名多鸟身。众多鸟名多鸟身。马等亦如是。如是一名不名多名身。众多名合集名多名身。句身味身当知亦如是。如是有名。有名身。有多名身。名者有一字名二字名多字名。一字名者名曰名。二字名者名曰名身。多字名者或说三字。或说四字。名多名身。二字名者亦名名。四字名名身。或六字或八字。名多名身。三字名者亦名名。六字名名身。或九字或十二字。名多名身。四字名者亦名名。八字名名身。或十二字或十六字。名多名身。如是乃至多字立门亦尔。如名身。味身当知亦如是。
云何句身(此问多句身)。答曰。随句义满。现如是事。是名句身。所以引偈者。为作证故。如说。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彼诸恶莫作。是初句。乃至广说随句义满者。满偈义也。现如是事者。显明如是事也。是名句身。此偈有说有解。如说诸恶是说。莫作是解。下诸句亦如是说。如说诸恶于说是足。于解不足。于句不足。于偈不足。莫作于说于解于句足。于偈不足。乃至是诸。于说于解于句足。于偈不足。佛教于说于解于句于偈足。此是偈中。不长不短。八字为一句。三十二字为一偈。此结偈法。名阿[少/兔]吒阐提。是经论数法。亦是计书写数法。六字为句者。名初偈。二十六字为句者。是后偈。或有减。六字为句者。此偈名周利荼。若过二十六字为句者。此偈名摩罗。
云何味身。答曰。字说是味身。所以引偈者。为作证故。如说。
欲是偈本字即是味偈依于名
造是偈体
欲是偈本者。云何为欲。答曰。欲者欲造偈。欲作偈。是名为欲。本者是所起是所因。是名为本。字即是味者。诸字即是味。偈依于名者。偈依名有。造是偈体者。造者是作偈者。偈从作偈者生。如泉出水。如乳房出乳。偈从造者生。故以为体。
有名有名身有多名身。有句有句身有多句身。有味有味身有多味身。彼一字名者名曰名。不名名身。不名多名身。不名句不名句身不名多句身。是名味不名味身不名多味身。二字名者名曰名。不名名身不名多名身。不名句不名句身不名多句身。是名味名味身不名多味身。彼二字名。一字为名者名曰名。二字名名身不名多名身。不名句不名句身不名多句身。是名味名味身不名多味身。四字名者名曰名。不名名身不名多名身。不名句不名句身不名多句身。是名味名味身不名多味身。彼四字名。一字为名者。名曰名。二字名名身。余二字。名多名身不名句。不名句身不名多句身。是名味。名味身名多味身。以二字为名者名曰名。名名身不名多名身不名句不名句身不名多句身。名味名味身名多味身。八字名者名曰名。不名名身不名多名身。是名句不名句身不名多句身。是名味名味身名多味身。彼八字名。以一字为名者名曰名。名名身名多名身。名句不名句身不名多句身。名味名味身名多味身。以二字为名亦如是。四字为名者名曰名。名名身不名多名身。名句不名句身不名多句身。名味名味身名多味身。十六字为名者名曰名。不名名身不名多名身。名句名句身不名多句身。名味名味身名多味身。彼十六字。一字为名者名曰名。名名身名多名身名句名句身不名多句身。名味名味身名多味身。二字四字为名亦如是。八字为名者名曰名。名名身不名多名身。名句名句身不名多句身。名味名味身名多味身。三十二字为名者名曰名。不名名身不名多名身。名句名句身名多句身。名味名味身名多味身。彼三十二字。一字为名者。二字为名者。四字为名者。八字为名者。如前说。十六字为名者名曰名。名名身不名多名身。名句名句身名多句身。名味名味身名多味身。一字一名。如上广说。一字二名者名曰名名名身不名多名身。不名句不名句身不名多句身。名味名味身不名多味身。一字四名者名曰名。名名身名多名身。不名句不名句身不名多句身。名味名味身名多味身。一字八名者名曰名。名名身名多名身。名句不名句身不名多句身。名味名味身名多味身。一字十六名者是名句。名句身不名多句身。余如上说。一字三十二名者。说皆具足。二字一名如前说。二字二名者名曰名。名名身不名多名身。不名句不名句身不名多句身。名味名味身名多味身。二字二名。一字为名者。如前说。四字一名者。如前说。四字二名者名曰名。名名身不名多名身。名句不名句身不名多句身。名味名味身名多味身。彼四字二名。一字二字为名者。如前说。八字一名者。如前说。八字二名者名曰名。名名身不名多名身。名句名句身不名多句身。名味名味身名多味身。彼八字二名。一字二字四字为名。如前说。十六字为一名者。如前说。十六字二名者名曰名。名名身不名多名身。名句名句身名多句身。名味名味身名多味身。彼十六字一名。一字二字四字八字为名者。如前说。
问曰。名为随身处所。为随语处所。答曰。或有说者。名随语处所。诸作是说。名随语处所者。生欲界中。作欲界语。语是欲界。名是欲界。人是欲界。所说义。或三界系。或不系。生欲界。作初禅地语。语是初禅地。名是初禅地。人是欲界。所说义。或三界系。或不系。生初禅中。作初禅地语。语是初禅地。名是初禅地。人是初禅地。所说义。或三界系。或不系。生初禅中。作欲界语。语是欲界。名是欲界。人是初禅。所说义。如前说。生二禅三禅四禅中。作初禅地语。语是初禅。名是初禅。人是二禅三禅四禅。所说义。如前说。生二禅三禅四禅中。作欲界语。语是欲界。名是欲界。人是二禅三禅四禅。所说义。如前说。问曰。诸作是说。名随语处所者。名是欲界初禅。余三禅地。为有名不。答曰。或有说者无。复有说者有。而不可说。评曰。不应作是说。如前说者好。复有说者。名随人处。若作是说。名随人处者。生欲界中。作欲界语。语是欲界。名是欲界。人是欲界。所说义。如前说。生欲界中。作初禅地语。语是初禅地。名是欲界。人是欲界。所说义。如前说。生初禅中。作初禅地语。语是初禅。名是初禅。人是初禅所说义。如前说。生初禅中。作欲界语。语是欲界。名是初禅。人是初禅所说义。如前说。生二禅三禅四禅中。作初禅地语。语是初禅。名之与人。即是彼地所说义。如前说。生二禅三禅四禅中。作欲界语。语是欲界。名之与人。即是彼地所说义。如前说。问曰若作是说。名随人处者。二禅三禅四禅地有名。无色界为有名不。答曰或有说者无。复有说者有。而不可说。评曰不应作是说。如前说者好。问曰名为是众生数。为非众生数耶。答曰。名是众生数。问曰。名者为是长养。为是报。为是依。答曰。一切名是依。非长养。非报。问曰若名非报者此经云何通。如佛告阿难。我亦说名从业生。答曰此中说业威势果。言从业生。如作好业亦生好名。问曰名当言善不善无记耶。答曰名当言无记。问曰谁成就此名。为是说者。为是所说法耶。若是说者。断善根人。亦说善法。可成就善耶。离欲人亦说不善。可成就不善耶。若是所说法者。非众生数法。及无为法。亦是所说法。可成就名耶。答曰应作是说。名是说者成就。问曰若然者。断善根人亦说善法。离欲人亦说不善法。可成就善不善耶。答曰不也所以者何彼虽成就善不善法名。然名体是无记法。
声闻一心。能起一语。一语不能说一字。问曰如说阿此非一字耶。答曰尔所时已经多刹那。世尊一心起一语。一语说一字。唯佛世尊其言轻疾言声无过。辞辩第一。
问曰诸法过去。有过去现在未来名耶。答曰有过去法有过去名者。如毗婆尸佛。以如是名。说过去法。过去法有未来名者。如弥勒佛。以如是名。说过去法。过去法有现在名者。如今现在。以如是名。说过去法颇未来法。有未来现在过去名耶。答曰有未来法有未来名者。如弥勒佛。以如是名。说未来法。未来法有过去名者。如毗婆尸佛。以如是名。说未来法。未来法有现在名者。如今现在。以如是名。说未来法。颇现在法。有现在过去未来名耶。答曰有现在法有现在名者。如今以如是名。说现在法。现在法有过去名者。如毗婆尸佛。以如是名。说现在法。现在法有未来名者。如弥勒佛。以如是名。说现在法。
如语能说名名能显义。问曰一切名尽能显义不耶。答曰一切名尽能显义。问曰若然者。以如是名。显断常见。第二头。第三手。第六阴。第十三入。第十九界。如是等名。为显何义。答曰显众生常想断想。第二头想。第三手想。第六阴想。第十三入想。第十九界想。显如是等义。问曰若以名显一切法无我。此何所不显。答曰或有说者。不显自体相应共有。余法悉显。复有说者。唯除自体。余法悉显。复有说者。唯除四字。所谓诸法无我。余法悉显。复有说者。一切法悉显。所以者何如婆字显婆字娑字显娑字。
问曰为名多耶为义多耶。答曰或有说者义多。何以故义摄十七界一界少入。十一入一入少入。四阴一阴少入。名摄一界一入一阴少入。复有说者。名多非义多。何以故一义有多名故。如尼犍荼书分别诸名。一义有千名。评曰如是说者好。义多非名多。所以者何。不须更以余事。但以摄界等多故。义摄十七界一界少入。十一入一入少入。四阴一阴少入。名摄一界一入一阴少入。彼名亦是义。若然者。应全摄阴界入。复有说者。若以说法故。则名多于义。所以者何世尊说法。一义以多名说故。若以阴界入。则义多于名。
问曰义为可说不耶。若可说者。说火则应烧舌。说刀则割舌。说不净则污舌。若不可说。云何有颠倒耶。如索象则马来。如索马则象来。此经复云何通。如佛告比丘。我所说法。文亦善义亦善。答曰应作是论。义不可说。问曰若然者云何所索非颠倒耶。答曰古时人立于象名。有如是想。索象则象来非马。索马则马来非象。复有说者。语能生名。名能显义。如是语生象名。象名能显象义。马等亦如是。此经云何通者。尊者和须蜜答曰。说显义文故言说义。复有说者。为破外道所说法故。外道所说。或无义。或有少义。世尊所说。有义有多义。是故言说义。复有说者。外道所说。文与义相违。义与文相违。世尊说法。文不违义义不违文。问曰文义有何差别。答曰文者味义者所味。问曰彼味亦为余味所味。彼味亦是所味耶。答曰彼味亦是所味。问曰若然者味与所味有何差别。答曰所味是十七界一界少入。十一入一入少入。四阴一阴少入所摄。味是一界一入一阴少入所摄。复有说者。义是色非色。文是非色。如色非色。相应不相应。有依无依。有势用无势用。有行无行。有缘无缘。文是不相应。乃至是无缘。复有说者。义是可见不可见。文是不可见。义是有对无对。文是无对。义是有漏无漏。文是有漏。义是有为无为。文是有为。义是善不善无记。文是无记。义是堕世不堕世。文是堕世。义是三界系不系。文是欲色界系。义是学无学非学非无学。文是非学非无学。义是见道断修道断不断。文是修道断。义是染污不染污。文是不染污。如染污不染污。有过无过。黑白隐没不隐没。退不退。有报无报。文是不染污。乃至是无报。文义是谓差别。
如经说。云何为名。四阴为名。问曰如名是心不相应行阴所摄。以何等故。世尊说四阴非色阴为名耶。答曰。佛说色法。非色法为二分。诸色法为色阴。诸非色法为四阴。诸显义名。是心不相应行。阴所摄。
名有六种。所谓功德生处时随欲作事相。功德为名者。如诵修多罗故名修多罗者。诵毗尼故名持律者。诵阿毗昙故名阿毗昙者。以得须陀洹果故名须陀洹。乃至得阿罗汉果者名阿罗汉。生处为名者。城中生者名城中人。如是随何国生。名彼国人。时为名者。如小儿时名为小儿。如老时名为老人。随欲名者。如生时父母为作名。亦沙门婆罗门为作名(作事名者如能)。画故名为画师。能铜铁作故名铜铁师。相为名者。如棷杖执盖故名为棷杖执盖者。复有说者。有四种名。所谓一想。二枳互。三呾地多。四三摩娑。想为名者。如世贵人以奴为名。如贫贱人以贵为名。枳互为名者。能腹行故名复行虫。呾地多为名者。如事毗纽天名事毗纽天者。如从婆修提婆天生名婆修提婆子。三摩沙为名者。如牛驳色名为驳牛。如人属王名为王人。复有说者。名有二种。所谓生作。生为名者。如婆罗门刹利毗舍首陀。作为名者。如生时父母为作名。若沙门婆罗门为作名。复有说者。生为名者。如生时父母为作名。亦沙门婆罗门为作名。作为名者。后时亲友知识。更为作名。名第二名。复有说者。有二种名。所谓有相无相。有相为名者。如无常苦空无我阴入等名。无相为名者。如众生人那罗禅头等名。若佛出世作有相名。若佛不出世。唯无相名。复有说者。有二种名。所谓共不共。不共为名者。如三宝等名。共为名者。诸余名。复有说者。一切名。尽是共。无不共名。所以者何一义可立一切名。一切义可立一名。复有说者。有二种名。所谓决定不决定。决定为名者。如须弥山四天下大海。此世界始成时。是决定名。不决定为名者。诸余等名。复有说者。无决定名。所以者何。诸余边方。亦为须弥山等。更作余名。评曰如是说者好。世界初成时。名须弥山四天下大海名亦如是。问曰如劫尽时。一切散坏。谁复作此名。答曰或有说者。是仙人入定力。复传此名。复有说者。众生有因力。能说此名。问曰诸名为先有共传。为更有新作者。答曰世界初成。须弥山等诸名。先有共传。余名不定。复有说者。名有二种。所谓物作。物为名者。如提婆达多延若达多名。作为名者。如作者刈者煮者读者等名。问曰为有知名边际者不。答曰有唯佛能余无知者。所以者何以佛能知一切名边际故。名一切智。
如经说如来出世。便有名身等出现世间。问曰若佛出世。若不出世。常有名身等现于世间。何以言如来出世便有名身等出现世间。答曰言名身等出世者。所谓阴界入名。随顺无我。随顺解脱。随顺空。断人见。生觉意。背烦恼。向出要。止愚痴。生智慧。断犹豫。生决定。厌生死。乐寂静。断外道意。叹内道意。为说如是等名身言出现世间。
问曰如火名火。此名为是有相名。为是无相名耶。答曰是有相名。如向所说一切显义名此名是有相。问曰若然者。火有何相。答曰凡义有二种。有相无相。如火外无火相。言是无相。如焰是火相言有火相。
佛经有三种名说法。谓去来今。问曰此三种名说法。体性是何。答曰如波伽罗那说。三种名说法体性。摄十八界十二入五阴。问曰如波伽罗那说三种说法体性摄十八界十二入五阴。所说是语所显。是名应是一界一入一阴少入。云何说摄十八界十二入五阴。答曰或有说者。取三种名说法及眷属故。其事云何。答曰语能生名。名能显义。故说及其眷属。复有说者。为三义说法故。言三名说法。所以者何。说者听者。皆为于义。以是事故。尽摄阴界入。问曰何故有为法说是三名说法。不说无为法耶。尊者和须蜜答曰此经为说有为法。有为法不得作第四第五说法。复有说者。此经为说一切法无为法堕现在世中。所以者何。以现在法能证得无为法故。以是故。无为法亦在三种名说法中。复有说者。若有三性者。说是三名说法。三性者所谓语名义。无为法。虽语有义。无语无名。是故说不在三名说法中。问曰何故世尊说世是三名说法。答曰或有说者。为止外道意故。外道于世中愚故。复有说者。为坏未来世中说无过去未来者意故。是故说世是三种名说法。复有说者。外道作如是说若无我者。是人说法。终无所为。为坏如是意。而作是说虽无有我。为世故说。问曰若为过去说法。解未来现在事。若为未来说法。解过去现在事。若为现在说法。解未来过去事。于三种名说法中。为是何名说法。答曰或有说者。如是说者。于三种名说法中。是异说。复有说者。若为过去说法。解未来现在事者。为过去。即过去世。解未来现在事。即未来现在世摄。乃至为现在说。过去未来亦如是。复有说者。若作是说。是说三世义。若为过去。是说过去义。解未来现在。是说未来现在义。未来现在亦如是。
如经说。有三种名说法。无第四第五。问曰若说三种名说法。有说有解。于义已足。何以复言无第四第五。答曰无第四者遮有第四世。无第五者决定此义无第五世。复有说者。无第四者遮第四世。无第五者遮无为法。复有说者。应说四种名说法。所谓四圣谛。无第五者无第五谛。无第六者遮虚空非数灭。复有说者。应有五种名说法。所谓五阴。无第六者无第六阴。无第七者遮无为法。此为三世名说法故。无第四第五。应有一种名说法。所谓作观。无第二第三。无第二者无第二作观。无第三者遮作观所不摄法。复有说者。应有二种名说法。所谓定慧。无第三者无第二定若第二慧。无第四者遮定慧所不摄法。此说三世名说法故。无第四第五。无第四者遮第四世。无第五者遮三世所不摄法。以如是数法。应说三解脱门。说四谛五阴六圣明分想。七觉分。八道分。九次第定。十种无学法。如来十力。应有十种名说法。无第十一第十二。无第十一者无第十一力。无第十二者遮十力所不摄法。
版权所有:金刚经在线网